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11月12日讯 (记者侯小宝) 11月10日上午,还沉浸在65周年社庆喜悦中的《甘肃农民报》又迎来《甘肃农民报农资周刊》一年一度的盛会。由甘肃农民报社、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省农资化肥有限公司合办的“互联网+”时代农资营销与市场监管论坛暨甘肃农民报农资周刊理事会一届三次会议在甘肃日报报业大厦举行。
论坛现场宾客云集,气氛热烈,省上农资行业主管单位领导、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知名农资企业代表等就“互联网+”时代农资营销新模式、新型农资产品研发、市场监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力求用新方法打开农资行业发展新局面。
甘肃农民报农资周刊理事会一届三次会议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会场上,观点与智慧碰撞,信心和期待共存。
“我们的甘肃省新型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公众微信号,发布了很多新型肥料的技术以及联盟的活动。微信号中的素材管理、留言管理、用户分析、用户管理图文分析等功能,都对信息的推广以及用户使用情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车宗贤所长在发言中表示,利用微信将这些最新成果发布在订阅号“肥料创新联盟”上,受众广泛,对支持化肥零增长,减轻环境污染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省上农资行业主管单位领导莅临论坛,指导工作。
随着农资经营企业产需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日益加剧,探索新供销农资供应体系、巩固企业在农资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省农资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孔杰认为,要抓住机遇,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利用省供销社提供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资物流网络建设,形成全程化、全方位的农资供应体系,实现单纯农资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商号,康乐县义顺农工商公司旗下生产的义顺牌党参奇肥一直是《甘肃农民报》重点推荐产品。”义顺集团莲花山药业公司总经理张世重在介绍完义顺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推广业绩后,毫不吝啬的分享了线上线下并重、创新营销等模式的营销经验和做法,“通过创新营销,义顺牌奇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连续17年量价齐升,市场不断扩大,销量迅猛增长,价格稳中有升。”
参会人员认真聆听发言。
目前,国内单一化肥、普通复合肥市场已经饱和,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中占比越来越大,对优质复合肥的需求开始变得愈发强烈。
“由于生产工艺和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小企业跟风销售,对行业形象造成了损害,还有一些厂家恶意炒作概念,夸大宣传,混淆农民判断。”甘肃刘化集团·千帆经销公司经理侯永安认为,政府要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够对硝基肥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给予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会场一角。
甘肃苏地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一胜在题为《配方肥料的产销与食品安全》一文中呼吁,企业要探索和实践“厂家+互联网+农户”模式,砍掉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让利于农民。
论坛结束后,还召开了甘肃农民报农资周刊理事会一届三次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并聘请了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车宗贤所长为甘肃农民报农资周刊理事会顾问。